根據(jù)骨型、骨密度、牙根間隔、粘膜厚度的不同,上下頜可分為紫、橙、藍、黃四種顏色標記,這些區(qū)域是傳統(tǒng)的可移植部位,各部位選擇的支抗釘也不同。
上下頜門牙區(qū)域。
可以位于中齒之間、中切齒和側切齒之間,也可以在側切齒和尖齒之間,具體位置根據(jù)牙根的位置和裝載方式?jīng)Q定。
危險因素:這里沒有重要的血管神經(jīng),比較安全,但牙根間隔小,種植時不要傷害牙根。
移植位置和角度:從膜齦聯(lián)合部或其牙合方移植,距牙槽頂約5-6mm的位置,支抗釘位于牙根之間,與牙體長軸成30-45°角。選擇該部位移植的原因①這里牙根間隔最大②避免移植后粘膜復蓋
支抗釘?shù)倪x擇:前齒區(qū)牙根間隔小,骨質疏松,應選擇6×1.4mm,無切削尖設計支抗釘。
上下頜后牙區(qū)。
通常植入在56之間。
危險因素:這里沒有重要的血管神經(jīng),比較安全,但牙根靠近上頜竇,植入時應避免損傷。
植入位置和角度:從膜齦聯(lián)合部或其牙合方植入,距牙槽頂約5~6mm的位置,支抗釘位于牙根之間,與牙體長軸成30~45°角。選擇該部位移植的原因①這里牙根間隔最大②這里移植可以有效避免粘膜復蓋。
植入初期盡量與骨面垂直,防止植入釘滑脫,進入骨皮質后,逐漸調整植入角度,以免損傷牙根。根據(jù)膜齦聯(lián)合高度調整最終植入角度,即膜齦聯(lián)合位置越接近根部,植入角度越垂直于牙根,反之亦然。
支抗釘?shù)倪x擇:后齒區(qū)的牙根間比較小,骨質疏松,但承受力值大,應選擇8×1.4mm,無切削尖設計支抗釘。
顴骨槽的頂峰。
青少年大多位于上頜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間,隨著年齡的增長,成年時逐漸向遠處移動到第一、第二磨牙之間,具體位置需要根據(jù)觸摸診斷和CBCT確定。
危險因素:這里強調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顴骨槽頂針植入釘,顴骨槽頂針解剖形態(tài)的各系統(tǒng)差異非常明顯。在這里移植容易穿過上頜竇底,移植角度需要注意的骨質比較硬,支抗釘容易折斷。
植入位置和角度:在不滑脫的基礎上,骨面越平行越安全。根據(jù)顴骨槽頂?shù)男倍葲Q定著床角度,為了避免滑脫,可以先垂直于骨面著床,然后調整方向斜向上,一般著床角度0-70°。
支抗釘?shù)倪x擇:由于這里的骨質很硬,所以應該使用10×2.0mm,支抗釘?shù)那岸藨撛O計切削尖,切削骨屑,有利于植入。
腭側牙根之間。
危險因素:①腭大動靜脈和神經(jīng)腭大孔后,從牙齦邊緣5-15mm向前切齒,移植部位不得超過第二磨齒的遠中,以免損傷腭大孔②患者開口有限,可以移植角度,容易接觸牙根。
植入位置和角度:牙根之間,冠狀面傾斜向下,不要過于水平地鉆入牙槽間隔,從牙齦邊緣6mm到8mm之間,支抗釘和腭骨面為70-90°角。
支抗釘?shù)倪x擇:選擇8×1.4mmm的支抗釘,用彎頭植入,以免支抗釘接觸牙根。
提示:由于視角不良,腭側植入釘建議用口鏡反復檢查植入角度是否正確。
腭中縫兩側。
危險因素:腭中縫嵌入時鼻竇容易破裂的腭中縫尚未完全融合的人,請離開中線5mm以上。
移植位置和角度:垂直于骨面。
支抗釘?shù)倪x擇:最好選擇8×1.4mm支抗釘,用彎植入,垂直于骨面進入。
下頜骨外斜線。
特別注意:下頜骨外斜線解剖形態(tài)個體變異明顯,并非所有患者都適合外斜線植入釘,植入前必須通過觸摸了解外斜線的三維形態(tài)。
危險因素:骨密度大,硬度高,栽培體容易折斷和骨裂的前庭粘膜區(qū)域,栽培體容易復蓋,栽培后刺激粘膜,腫脹脫落。
移植位置和角度:67之間的膜齦聯(lián)合處可以采用輔助攻擊式,也就是說,首先用粘膜打孔器去除部分粘膜,然后用球鉆預先鉆入表面皮質骨,深度為0.5mm,然后使用彎曲機頭移植工具,平行于根移植,不向舌側傾斜也可以直接使用自攻式,首先用直把手預鉆表面皮質骨,釘子開始進入骨質,可以更換彎頭移植工具調整角度繼續(xù)移植。
支抗釘?shù)倪x擇:這里骨皮質厚,密度高,應選擇10×2.0mm支抗釘,配合彎曲機植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