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通常被稱為蟲牙和蛀牙,是兒童口腔中最常見的疾病。根據(jù)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中國5歲兒童乳牙患病率達到70.9%,比10年前上升了5.8個百分點,但進行填充治療的牙齒比例僅為4.1%。我國兒童齲齒防治任務仍然非常困難。有的放矢,對癥療法,為了預防兒童齲齒,首先需要了解其病因和特點。
1.齲齒的原因。
什么是齲齒?簡而言之,齲齒是一種細菌感染性疾病,是由牙菌斑中的齲齒菌分解食物中的糖產(chǎn)生酸,酸作用于牙齒無機物脫礦,有機物分解,最終形成齲齒。
目前學者普遍認為,齲齒的發(fā)生發(fā)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細菌、食物、宿主、時間這四個因素尤為重要。
細菌:如果口腔清潔措施(包括刷牙、牙線使用等)不足,大量細菌斑殘留在牙齒表面,產(chǎn)酸量大幅增加,對牙組織的腐蝕惡化。
食物:過度頻繁攝取含糖食物(尤其是蔗糖),齲齒菌在短時間內分解糖產(chǎn)生大量酸。酸的量超過唾液的緩沖能力會腐蝕牙齒。
宿主:主要包括牙齒和唾液兩個方面。礦化不良的牙面和深溝縫隙是容易被齲齒菌酸腐蝕的弱部分,唾液的流速、粘稠度、緩沖能力和再礦化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齲齒的進展。
時間:齲齒的發(fā)生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一般來說,成人恒牙從早期.5-2年才能從早期脫礦到形成明亮的牙齒。也就是說,即使有細菌、食物、易感宿主三個要素,齲齒也不會立即發(fā)生,只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才能發(fā)生齲齒。
總之,細菌、食物、宿主、時間四個因素在齲齒發(fā)生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換句話說,只要能控制任何因素,齲齒就不容易發(fā)生。
2.兒童齲齒風險評估。
疫情學研究表明,70%的低齡兒童齲齒發(fā)生在8%的兒童齲齒中,可以看出兒童齲齒的分布非常不均衡,而齲齒風險較高的人群,即齲齒風險較高的兒童,他們是防治齲齒的重點對象。
那么,可以提前預測孩子的齲齒風險,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嗎?
答案是肯定的。在AAPD齲齒風險評估和管理指南中,建議牙科醫(yī)生使用CAT(CAT)評估兒童齲齒風險,并為不同年齡和不同齲齒風險的兒童提供相應的齲齒預防和治療方案。